语录体35句
1、以《论语》为例说明:
2、《庄子》不是语录体的著
3、语录体散文,文学术语,是用语录形式写成的以记言为主的散文。出自《中国写作学大辞典第二卷》。
4、语录体的先秦诸子散文有《论语》《墨子》等。
5、战国末期:《荀子》《韩非子》专题论文
6、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:春秋末期:《论语》《墨子》语录体为主战国中期
7、战国中期:《孟子》《庄子》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
8、语录体散文有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菜根谈》等。
9、从论说文体制的发展来看,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、对话式论辩和专题论文三个阶段。
10、《论语》: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,有孔子弟子所记.语言接近口语(师生谈话录),没有过多修饰.
11、前者包括《左传》《国语》《战国策》等历史著作;后者是儒、墨、道、法等学派的文章,其中如《论语》《墨子》《孟子》等,是孔丘、墨翟、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,《庄子》《荀子》《韩非子》等则为本人的著作。
12、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。鲲之大,不知其几千里也。化而为鸟,其名为鹏。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;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是鸟也,海运则将徙于南冥。南冥者,天池也。
13、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,就是我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。
14、《墨子》:此书也是墨子弟子所记.文章质朴,较少文采,但逻辑性强,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,是说理文的一大进步.
15、第一阶段:
16、语录体语录体主要记录一个人说的,可能会包含其他人的提问对话体应是两人均衡的对话
17、语录体和对话文体《论语》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,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。
18、格言体,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,仅指明是孔子的话,不写出说话的环境(包括说话的对象),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、道德修养、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,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。
19、第二阶段:《孟子》《庄子》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
20、《论语》《墨子》语录体为主
21、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。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,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。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,短小简约,不重文彩,不讲求篇章结构,也不讲求段落、内容间的联系,还没有构成单篇的、形式完整的篇章,故称之为语录体。
22、议事体,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,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。
23、“语录”二字,早见于《旧唐书》。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上《杂史类》有孔思尚《宋齐语录》十卷。自唐以来,僧徒记录其禅师的言谈,多用口语,故称语录。释道原采诸方语录集成《景德传灯录》三十卷。《宋史·艺文志》录有程颐、刘安世、张九成、朱熹等人的《语录》多种。明·洪应明著有《菜根谈》二卷,亦是语录体。这种文体“词约意明,文简理诣,……其于语默动静之间,穷通得失之际,可以补过,可以进德”。
24、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:《论语》,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。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。作者: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。主要是乃仲弓,子游,子夏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,并由子夏全文加以润色。故汉儒曰:论语章句出于子夏。《论语》全书共20篇、492章,首创“语录体”。南宋时,朱熹将它与《孟子》《大学》《中庸》合称为“四书
25、《孟子》:实则仍为语录体,但《孟子》是当场纪录,作者就是孟子.是一本集体著作,其中大量采取对话,双方都有所辩驳,大大促进了散文向论文体发展.
26、《庄子》:有的仍含有辩驳的影子,但有些篇章带有驳论,论辩,对答,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.开始演变为专题论文,中国的论文真正地确立了.
27、先秦散文分为两种,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。
28、以人物对话为基本结构方式和表现形式而写成的一种类型。主要是在作品人物之间的对话中叙述事件、展开情节、交代环境和刻画人物性格。对话的内容可以是对话人亲身经历的叙述和感受心理的自白,也可以是转述别人的生活见闻,可以两人对话,也可以是一人自白或多人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的叙述和评价
29、语录体是别人说的话,你把他记录下来,就叫语录。所以,语录体的著作,一定不是本人编辑成书的。比如论语,是孔子的门徒编写的;比如毛主席语录,是政府机构的编辑人员收集整理的。道德经不是语录体著作,因为他是老子亲自写作成书的。
30、答问体,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,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。
31、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,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,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、论理思想、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。与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孟子》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礼记》《易经》《春秋》并称“四书五经”。通行本《论语》共二十篇。
32、对话体,记录孔子对弟子(或其他人)的问题所作的回答.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。
33、春秋末期:《论语》《墨子》语录体为主
34、此后,我真的能自由地去做我认为对自己最好的事。只有在我们不需要外来的赞许时,才会变得自由。——罗伊·马丁纳
35、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之交,以《论语》、《墨子》为代表。《论语》是典型的语录体,《墨子》则虽大多为语录体,但已见议论短文,即使语录也有论证过程;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,以《孟子》、《庄子》为代表。《孟子》正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的论辩,《庄子》则由对话式论辩发展为专题论文;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,以《荀子》、《韩非子》为代表。荀、韩的文章已摆脱了语录、对话的形式,几乎全是专题论文,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。